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社会组的陶老师,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被杀害。

那个阴冷的冬天,南京在哭、中国在哭。

昨天,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告诫我们的人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这是历史上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是一段永远无法让中国人忘却的国耻。历史的目是什么呢?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我们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过去,把握现在,以史为鉴,鞭策和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半个世纪以前,我们中国被许多帝国主义者践踏蹂躏,我们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这些耻辱是我们祖国的伤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干吗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伤感,但是记住“耻辱”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记住中华民族的祖先为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更能增强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靠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接力努力。有的人说爱国家是抽象的,其实爱国是很具体的,是能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如节约每一滴水,是爱国;节约每一度电,是爱国;珍惜每一粒粮食,是爱国;高唱国歌,是爱国;向国旗敬礼,是爱国;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是爱国;遵守国家的法律,是爱国。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也依然是爱国。同学们,为了我们每个人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不再受欺辱,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不息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