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跳绳”是一种古老的娱乐活动哦!在唐朝称"透索",在宋朝称"跳索",在明朝称"跳百索"、"跳白索"、"跳马索",在清朝称"绳飞",清末以后才称作"跳绳"。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家家户户都要比赛。瞧!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大关园区大二班的小朋友也与跳绳发生了珍贵而奇妙的碰撞。
篇一:跳绳初相识
开学这一天,有小朋友主动将自己的跳绳带到幼儿园练习,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好奇心,纷纷开始探索与绳子的游戏。于是老师就邀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带一根跳绳来园。第二天,教室里出现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跳绳。哇!快看!跳绳的种类好多呀!
“你的跳绳和好朋友的跳绳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可以为他们分类吗?”
随着问题的产生,他们尝试从跳绳的外观、材质出发,对跳绳进行了分类,并探索摆法好办法。看一看我们找到的跳绳种类吧。
雅雅说:我的跳绳是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
于是我们共同寻找了班级带“竹节绳”的小伙伴们。
还真不少呢,一共有5位小朋友呢!
我们还依次搜索到了其他种类的跳绳。
有6根透明的pu绳
4根不透明的pu绳
4根棉线绳
还有一根被pu包裹的钢丝绳
“跳绳这样放,好朋友会容易找到自己的跳绳,有更好的办法吗?”
帅帅说:要一个一个排队拿。
帆哥说:我今天也排队了,但是我的绳子在下面,找好久才找到。
妍妍说:要不也给跳绳排个队吧。
于是我们寻找了班级里各种各样的收纳盒,最终选择了这个“宝贝”作为跳绳们的新家。我们将对跳绳的分类讨论,运用在收纳格的摆放设置上,这可为同伴们排队取放绳子增添了不少便利哦!
篇二:跳绳大研究
跳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在遇见“跳绳”后,我们尝试共同了解了跳绳与我们的关系。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跳绳的人吗?”
潘潘:我看到过楼上的哥哥每天都要跳绳的。
糯糯: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看到有阿姨在运河边跳绳。
佳禾:我姐姐在家,会教我怎么跳绳。
小梅:我妈妈会每天都会跳绳,因为她说跳绳可以减肥。
“跳绳对身体都有哪些好处呢?
妍妍:应该会让身体变的更瘦吧!
雅雅:因为练习跳绳会出很多的汗,所以会让我们喝更多的水。
原来跳绳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密不可分的关系呀!
1.跳绳的种类会影响跳绳成绩?
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区分了那么多跳绳的种类,老师的一个问题“谁的跳绳好?”让全班小朋友炸开了锅。
“谁的跳绳好?”
小米:我觉得我的跳绳好,因为我前几天用跳绳跳了120个。
孙孙:我觉得我的跳绳好,我发现这个跳绳特别软,跳起来非常轻松。
玏玏:我觉得我的跳绳不错,因为我的跳绳有把手。
听上去确实都非常有道理呢!调查了25个小朋友,有23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跳绳好用。
“这么好用的跳绳,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跳更多个吗?”
于是我们尝试进行跳绳好坏与跳绳成绩是否相关的对比实验。
“怎么进行对比呢?”之需要几个人跳?
妍妍:我用这个绳子跳的数量,和我用好朋友的跳绳,跳的数量,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呀。
教师:那需要几个人跳?
妍妍:有四种种类,就需要四个小朋友。
教师:可是,每一个小朋友,本身跳绳的个数(跳绳的能力水平)就是不一样的。
妍妍:哦,那应该只需要一个人。
讨论结果1:只需要一个人尝试4种跳绳。
“怎么进行对比呢?”之选择谁?
教师:那这个小朋友,需要是特别会跳的,还是特别不会跳的?
小楼:我觉得应该是会跳绳的,这样可以进行数量和时间的计数。
梅哥:我觉得应该选不太会跳绳的小朋友,这样用了好的跳绳就可以看出到底有没有效果了呀。
讨论结果2:需要规定时间,最后记录个数。
看来小朋友们都能够用自己的小脑袋瓜辩证的思考问题啦!于是,我们共同设计了《什么跳绳跳更多》记录表比进行统计。
我们尝试邀请每个小朋友进行4种跳绳的练习,并记录下练习个数。
这是我们的跳绳对比结果
我们在统计结果
通过对比后,我们发现:跳绳能力偏弱的小朋友,四种跳绳的练习个数接近。反而是跳绳能力水平较高的小朋友,更能够体现出跳绳的种类与练习个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竹节绳和铁丝绳在跳绳个数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前提是幼儿能够连续跳绳。所以,相对于材料使用,技能的掌握显的更为重要了呢!
2.会跳绳的标准是?
“怎样才算会跳绳,怎样才算不会跳绳呢?”
孩子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并书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中明确跳绳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寻找了运动中的一些品质。比如坚持不放弃,比如同伴互助,比如规则意识。本环节帮助小朋友们规范跳绳动作的同时,接触并了解跳绳项目活动的精神主旨,与后期强调的运动精神相呼应。
3.跳绳难不难?
跳绳到底难不难呢?
我们尝试用辩论赛的方式,邀请幼儿发表个人观点及意见,同时尝试书写理由,在理由充分的条件下,提升幼儿的思辨能力,也能够借此机会分享应对困难的有效方法。扬长避短,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篇三:跳绳大尝试
借助绘本,我们也尝试进行运动技能的分解训练及技巧把握。
小朋友们在绘本中寻找到了练习的有效方式,并且也觉得非常有效呢!
于是,在日常练习之前,我们也依托绘本中的建议进行了运动的分部练习。针对手部的甩绳练习,大家都非常愿意尝试不同方向的甩绳练习。
侧面甩绳练习
前方甩绳练习
上方甩绳练习
同时,我们还发现,可以尝试前后跳来提升个人的跳绳技能。
看,我们练习的多认真。
每次练习前,我们也都尝试进行动作分解练习,大家都非常愿意参与其中呢。
起先我们发现,每次练习时所有小朋友都会散点分布在操场中,容易产生干扰和影响。于是我们尝试在活动中,尝试利用操场区块的颜色划分”红黄绿”,作为练习水平的区块分级。即“红色加油区——单个跳练习,黄色努力区——连续跳练习,绿色好棒区——个人或团体赛挑战”。针对三大核心区块,我们也尝试构建每一区块的阶段性目标,以巩固幼儿运动技能及经验的搭建。
基于幼儿的正向引导性启发,我们尝试运用有效墙面进行互动,在展示成绩的前提下,激发幼儿的记录欲望和运动兴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朋友在幼儿园练习的合理化练习,也迫切需要将家长也融入其中,推动运动技能的持续跟进。所以我们也向爸爸妈妈们安利了一个非常好的运动打卡软件《天天跳绳》,利用APP的有效带入帮助幼儿提高活动的主动性,分部练习提升幼儿运动量及能力水平。
在运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注重与家长的互动及沟通,尝试基于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更好的调整我们在园的引导及教育。良性的家园反馈为家园互动搭建了更好的桥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本次的对跳绳运动的探索,“跳绳”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而变成了每天小朋友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今天我们班跳跳跳了好多个呀”
“辰辰,我试试你的棉绳吧。”
“老师,我带来了新跳绳哦!”
“我们今天一起在天天跳绳里挑战一下吧”
本次的跳绳班本活动,为幼儿探索跳绳搭建了新载体、新媒介;为教师支撑幼儿科学幼小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相信可以陪伴每一个孩子挖掘跳绳带给生活的美好魅力,感受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运动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
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
撰稿:翁艳艳 张旭
审核:张琴
202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