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学。”为进一步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新中考”和“新课堂”的要求,积极发挥各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引领教师基于“新课标”,指向“新中考”,细研课堂教学。2023年11月6日,杭州市葛元钟特级教师工作室应宁波市杨尧飞名师工作室邀请,与宁波市朱红名师工作室一同在宁海县大佳何中学举行了“新课标的理解与应用”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杭州市行知中学正校级协理员葛元钟老师、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朱红老师和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杨尧飞老师三位导师作主题讲座。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第一堂课《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宁波大学附属学校中学吴玉琼老师执教。吴老师以洋葱细胞、沙画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再通过糖碾碎、糖溶于水让学生感受分子的确存在,并认识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第二环节吴老师引导学生巧用模型的方法,以彩色粘土为材,初步制作分子模型。第三环节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水电解实验并引发学生思考分子可以再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分子模型,进行交流展示。第四环节吴老师通过展示由相同原子所构成的不同分子的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到构成不同分子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同的结论。整堂课以分子模型的制作为轴线,将抽象的分子化为时间体验,学生活动参与度高,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第二堂课《液体密度计的制作》,由杭州市行知中学张文平老师执教。张老师以古人制盐视频作为导入,引出关于盐水密度测量的技术,并设计四个任务驱动学生制作密度计,完成项目化学习。在探究原理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合作探究古人测盐水密度方法的原理,最后得到利用莲子可以定性判断液体密度大小,莲子管可以定量测量液体密度的结论。在方案设计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密度计工作原理,并指导学生完成密度计产品设计。在产品制作环节,张老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器材,帮助学生根据方案,合作制作符合要求的密度计,并实现盐水密度测量。整节课充分融入了工程设计与物化的理念, 以设计和制作为核心线索,引导学生按照需要进行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实验,最后通过汇报展示,深化了学生认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了提升。

第三堂课《自行车增大减小摩擦的措施》,由海曙区高桥中学陈煜炜执教。陈老师以有趣生动的骑行视频作为导入,并直接在课堂中展示自行车,勾起了学生认识自行车的各个结构的兴趣。顺势陈老师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行车中存在摩擦的结构,并通过板贴实现小组交流分享和分类。在探究自行车前轮与后轮受到摩擦力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一系列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并设置前置评价量表,让学生结合量表设计方案、评价交流、改进方案,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涨。最后引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雨后刹车会不灵敏的原因,使学生迁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整堂课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新知。

第二环节:学员评课

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的陆航燕老师评课:吴玉琼老师从构建模型、修正模型,到内化模型,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微观粒子的结构,也能让他们在今后也能用类似的方法去认识新的物质。

杭州市行知中学的傅剑敏老师评课:张老师围绕液体密度测量工具的制作创设了一节项目化课程,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了三个任务,渗透了工程设计与物化的相关理念。

宁海县方孝孺中学的陈露老师评课:陈老师的课从生活走向科学,通过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整节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互动和合作探究评价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非常浓厚。

第三环节:专家引领

杭州市行知中学正校级协理员、浙江省特级、正高级教师葛元钟老师带来了“初中科学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践”讲座。葛老师通过列举登月项目、大飞机项目、三峡工程等,强调了工程和项目的重要性。基于新课标,葛老师介绍了工程和项目的涵义,并讲述了STEAM课程平移项目、项目化与微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特级、正高级教师朱红老师带来了《科学之变与不变——新中考背景下初中科学评学教一致性的思考》的讲座,分享了四个科学之变:评价之变,从知识本位到素养立意;学法之变,从科学探究到探究实践;教法之变,从习题教学到问题教学;课程之变,从单科拓展课到跨学科课程。同时,也提到了五个科学之不变,落脚点不变,出发点不变,关键点不变,着力点不变,支撑点不变。

最后,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杨尧飞带来《论文撰写与课题研究,让你变得更优秀》的讲座,杨老师从小故事中总结出大道理: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态创造性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展。杨老师还对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和如果进行课题研究两方面进行讲解,主要讲解了教科研论文的类型、结构、撰写方法与技巧、文章修改、参考文献,以及课题研究的怎样选课题,怎样做申报、怎样做研究、怎样写报告四个方面。

通过本次主题研讨活动,学员们收获满满,受益良多,虽然学习有归期,但是践行无止境。让我们继续思考与探索,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向着心中梦想不断前行。

撰稿:郭金权,工作室老师

摄影:杨晓夏,工作室老师

审稿:葛元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