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催新绿,研路绽芳华。 2025年4月16日下午,杭州市教育科研标兵汪晔工作室携手拱墅区汪晔科研工作室成员共赴杭州市隐秀幼儿园,开启了一场以"科研赋能成长"为主题的智慧研习。活动通过专家引领的深度讲座与一线教师的课题实践汇报,在思维碰撞中激活创新动能,让科研的种子在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活动现场

一、智汇成果

活动伊始,杭州市育才登云小学的潘乐老师以学校精品课程《水墨走钱塘》为切入点,为工作室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研分享。潘老师以"从课程实践到学术表达"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将精品课程方案转化为高质量论文的完整路径。她从课程概述、课程实施、策略探索、课程展望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如何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学术观点,如何将零散的教学案例转化为系统的研究成果,生动呈现了理论构想落地为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潘乐做优秀经验分享

二、立标指径

活动的第二阶段,汪晔老师首先从选题的的价值与现阶段学科实践面临的困境出发,深刻剖析了“设计学习”这一关键概念的学理内涵。她指出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亟待转型,而“设计学习”正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真实问题解决的新型学教模式。通过系统地解读课题的研究框架、核心目标和实施路径,工作室的学员能够更加清晰把握课题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

在课题研究的深化指导环节,汪老师以《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为研究范例为在场老师们展示了当下正在研究的课题与课堂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去探寻学生设计学习、学科实践学习的发生,为老师们的课题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汪老师再次解读设计学习内涵并做以学为中心课堂观察的讲座

三、思维破茧

活动的第三部分,通过杭州市大关小学的陈雯老师以“重定位·重建构·重实施——设计学习视域下统编语文三下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解读”为题的说课开启了“多维对话·智慧共生”的深度研讨环节。现场以学科交叉为原则,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根据陈老师的说课内容从课堂中的社会关系、课堂中的积极学科情感、知识与技能类目标的达成、独立学习过程、合作学习过程这五方面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量表。这一环节突破了传统的单向输出模式,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互动场域,让每位参与教师都成为思想的贡献者与实践的创造者,也为后期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陈雯老师进行说课





讨论并形成课堂观察框架

科研领航风正劲,砥砺深耕启新程。本次工作室研讨活动圆满落幕,但工作室设计学习的科研之旅又重新起航。相信通过“理论引领+实践示范+互动生成"的三层递进研究,工作室学员们能更有效地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向成为“研究型实践者”不断迈进。

撰稿:杭州市新城实验第二幼儿园 江丽燕

摄影:杭州市隐秀幼儿园 朱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