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拱墅区运河名师林珍珍工作室于2025年4月15日在行知中学小会议室举行“共读共享,赋能成长”主题读书分享会。本次活动以“理论引领+实践反思”为主线,导师和学员结合教育前沿著作分享阅读感悟,活动全程洋溢着思维碰撞的火花与教育智慧的芬芳。

理论赋能:探索教育评价的无限可能

首位分享的林珍珍老师以《中小学表现型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为切入点,剖析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她结合书中案例,提出“表现型评价应聚焦学生真实能力,通过项目式任务、情境化测评实现‘以评促学’”。现场演示的“学科融合主题任务评价量表”设计,引发了与会教师对评价改革的深度思考。

深度学习:探索深度学习路径

詹鑫达老师则围绕《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阐释了“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联。“浅层学习是知识的搬运,而深度学习是思维的深耕”,他以数学课堂中“问题链设计”为例,强调通过“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等关键路径,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与创新应用。

关键词解构:解锁教育创新的密码

针对《新课程、关键词》的分享,颜慧慧老师提炼出“跨学科”“大概念”“学业质量”三个关键词。她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解读新课标背景下“如何通过主题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并分享“基于真实情境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案例,提出“教师需从‘教书匠’转向‘课程设计师’”的鲜明观点。

学科实践:数学实验课程的开发探索

裘卓琳老师结合《初中数学实验学科课程开发及案例》,展示了读书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她分享了“立体几何可视化实验课例”,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动态演示,将抽象定理转化为可操作、可观察的探究活动。“数学实验不仅是工具,更是培育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载体”,“做中学”的理念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导师领航:凝共识,启新程

工作室导师林珍珍老师以“读而有思,思而行远”总结本次活动。教师们“从输入到输出”的深度阅读,指出:“表现型评价需嵌入常态教学,深度学习要根植课堂沃土,新课标关键词是教学改革的罗盘,学科实验课程则指向育人方式的变革。”最后,相信全体成员会以读书分享为起点,将理论转化为“带得走的能力”,共同绘制“素养导向、学生为本”的教学新图景。本次读书分享会既是工作室阶段研修的成果展示,更是迈向教育创新的新起点。未来,工作室将持续以共读活动促进理论积淀,以实践研究推动课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