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5 20 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教研联盟初中数学联盟第三十三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为主题,采用 “线下 + 线上” 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联盟各成员校数学教师参与。

本次活动由赵皎如老师主持。首先,初中学部校长易晓禹对本次研修活动致辞,他指出:希望通过本次研修活动,为联盟校之间的教师搭建思想碰撞和经验共享的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生根,实现文化传承与学科育人的双重目标。

冯璐教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 “二元一次方程单元复习课”。课堂伊始,冯老师以数学家笛卡尔的视频引入,巧妙串联起古今数学的关联。紧接着,她聚焦《张丘建算经》中的经典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正整数解的求解策略。她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不同解法,进一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如何添加条件使该问题的解唯一?” 同学们从总量、差值、比例等维度发散思维,提出多种合理假设,课堂互动氛围热烈。课堂最后安排了趣题我来编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整堂课以古代数学问题为文化脉络,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与消元思想、整数解分析、代数结构观察深度融合,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实现了文化浸润与知识建构的自然融合。

接着,王志豪老师作了《方程之术·数学之道·文化之韵——二元一次方程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与实施》微报告,详细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思路。他提到,本课以古代数学典籍为素材,旨在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交流环节由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汪晓勤、教师教育学院数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邹佳晨、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赵皎如共同点评。汪晓勤教授指出本次活动体现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培养力度,彰显了学校在教研组建设层面所取得的成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冯老师也提出了细致建议:应体现一个视角、两条路径、三种思想和四重育人价值(有用、有史、有美、有德育),邹佳晨研究员建议,在后续教学中可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沿着古人的足迹探索数学知识,面向现在,展望未来。赵皎如老师则结合本校教研实践,分享了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的经验与思考。各备课组的老师也深度参与了议课环节。

本次集中研修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校教师探索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范式。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教研联盟的资源支撑不断致力于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涵养品格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