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文学形式 共研核心 经验 
——记苑幼承办拱墅区“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 验”文学形式一组研讨活动 

四月杭城春意浓,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正当读书日,也是研修进行时。201745日,在拱墅区幼教教研员蔡振岚老师的带领下,文学形式研修一组的老师们齐聚在大关苑实验幼儿园的音乐厅里,围绕早期文学语言文学形式的经验开展教学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打破了以园为单位的研修方式,推行聚焦式的团队合作研修模式,来自大关苑实验幼儿园、上塘菁禾幼儿园、运河幼儿园、半山幼儿园、桃源幼儿园等五所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汇聚一堂,共同观摩、研讨,为园际之间的经验互补与思维碰撞创造了机会。


本次研修的第一阶段是语言活动的展示,五个团队分别向大家展示了以“文学形式”为核心经验的集体教学活动。

来自桃源幼儿园的程老师带来了大班儿童诗《我的“怪”妈妈》,运用自制的五官图带领孩子感受诗歌中比喻手法带来的幽默感,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理解,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

运河幼儿园的杨老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感受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以游戏情境“躲雨”贯穿始终,带领孩子大胆想象不同“伞”下的小动物,体验“躲雨”游戏的乐趣。

半山幼儿园的方老师为大班孩子带来了有趣的绕口令《练舌头》,从单个图片说起,到加字游戏,再到绕口令PK大赛,层层递进的环节设置让孩子在玩中感受绕口令带来的趣味和快乐。

上塘菁禾幼儿园的章老师和孩子一起开着小火车入场,丰富的多媒体动画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图谱的运用,为孩子提供了学说儿歌的支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带领孩子有节奏地学说了儿歌《搭积木》,感受儿歌韵律带来的快乐。



教学活动结束后,五个团队的老师根据年龄段分成了大班和小班两个讨论组,分别针对五个活动展开了讨论交流,发掘活动的亮点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执教者首先对各自的活动进行了介绍和阐释,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到核心经验的剖析,让大家明白了活动设计的初衷。讨论组成员各抒己见,挖掘出了每个活动的亮点如情境贯穿始终、重点难点前置、环节层层递进、教态亲切自然等,也纷纷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如整合琐碎环节、精简教具等。

研修第三式:专业点评

最后,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蔡振岚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蔡老师首先从宏观上对五个活动的选材和设计给予了肯定,在认可各小组研修成果的同时也为每个活动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如要关注思维的前后联系、注意图片出示的时机、把握幼儿自主的程度、采用多元化的组织方式等。

团队的老师们认真倾听着,仔细记录着,通过分享、交流和探讨,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和教育支持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次活动聚焦儿童语言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展开教学研修,进一步帮助教师获得了有关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专业知识、懂得儿童领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建构教师指导儿童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

一次研修的终点也是另一次学习的起点,在新型的团队组合研修过程中,相信随着研修的不断深入,将会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促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